当前位置: 首页 > 财经

考公不过包退?知名教育机构被曝“退款难”!缺口竟高达4000万元…


近年来,“考公考编”热度逐渐升温,各种公考培训班也应运而生。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收取着高于市场价的学费,打出“考试不过、学费全退”的招牌招揽学员。但是收进腰包的学费真的那么容易退出来吗?

中公教育回应存在4000万元退费缺口

这两天,湖南中公教育存在4000万元退费缺口一事冲上热搜。大量学员花费好几万元购买课程,最终没能成功“上岸”,湖南中公教育承诺的退款却一拖再拖,一问才知,退款缺口竟高达4000万元。
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记者调查发现,多地中公教育都深陷“退费难”泥潭。浙江、河南、安徽、山东等多个省份的中公教育分部,都出现了拖欠退款的问题。有学员2022年就申请退费,至今没收到退款。也有学员接受了分期退费的折中方案,拿到一两期退款后就再无下文。

近日,中公教育表示,一定会确保每一位退费学员的每一分费用都退还到位。中公教育给记者的声明里提到:“自2020年起,受疫情持续、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,线下停课、考试延期或取消等挑战集中爆发,公司先后出现了阶段性停课,业务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,导致公司出现部分学员退费增加且集中等情况。”

中公教育表示,公司内部成立了退费专班,各省市都成立相应的退费工作组,一对一负责沟通学员退费诉求。“目前,结合资金情况,公司主要采取与学员协商、退转、分期等方式有效解决退费事宜。”

中公教育表示,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,及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,公司业务在2023年以来得到有效恢复,招生及教学等工作陆续回归正常且持续向好,业绩相比往年也有大幅提升。随着公司整体经营表现的逐步改善,退费问题正稳步推进解决中,整体可控,也有信心把学员的退费问题处理好,一定会保障每一位退费学员的每一分费用退还到位。

济南多位市民在中公教育遭遇“退费难”

去年11月,济南时报曾报道有不少市民反映遭遇中公教育拖延退款一事。

2022年,邢先生与中公教育签订“保过”协议后考试未能通过,按合同原本应在30~45个工作日完成的退费,却被延期。不仅如此,不少未能通过考试的学员退费申请通过后,本该一次性支付的退款却变成了分期,其中不少还被延期。

市民李女士也有着同样的遭遇,她表示自己是2022年报名的,也是在2022年申请的退费,“从全部退费变成分期退费后,到现在也还没退成。”

面对中公教育退费难的情况,不少学员也曾多次联系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员,但都难以获得满意的答复。“有的直接不回复,有的让联系总部。但总部的电话却一直打不通。”李女士说。

新黄河记者了解到,遇到退费难的学员不在少数,包括济南的多个校区,以及省内分校。遇到退费难的学员们签订的基本都是有“保过”协议的合同,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。

新黄河记者联系了中公教育山东分部的工作人员,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可以联系总部处理。“我们这边主要处理学员投诉,处理不了的会进行上报。建议您联系总部,我们没有权限对外。”随后记者多次拨打中公教育北京总部电话,均无人接通。

中公教育18亿融资背后:产品换挡需要流动资金

去年9月6日,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,向湖南省财信信托借款不超过18亿元,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

中公教育为何此时借款18亿元?主要系公司调整产品结构,收款不及预期所致。调整产品结构,主要是指高退费协议班型占比大幅降低,转型为以提升实收班课程占比的收款模式。

据介绍,中公教育目前主要提供三种班型:实收班、“考不过退费”的协议班、“考过交费”的协议班。

其中,“考不过退费”的协议班已经取消高退费班型,退费比例降至50%-70%,“考过交费”的协议班需要预付70%左右学费,考过后补交剩余学费。

“目前,不退费的实收班课程已经占全部课程的70%以上。”上述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。

“通过对企业经营底层核心的一系列调整,2023年前三季度,企业经营层面发生根本性改善,利润率逐步提升,企业经营重回以利润为核心目标的良性发展轨道。但同时,企业收入与同期相比受到一定影响,这也是经营层面切道换挡必经的阵痛期。”该人士说。

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带来营收下降和现金流出,中公教育需要外部融资。

存量退费加速处理,多次尝试争取银行授信

去年9月20日,中公教育董秘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称,第一期10亿元左右资金到位后,将专款专用于处理存量退费问题。

存量退费问题如不解决,还会影响四季度启动的2024年考试学员招生。

数据显示,中公教育的退费进度正在加速。其财务数据中,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约等于总收款减去总退费。2023年上半年,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.83亿元,同比大幅减少70.88%,在营收同比仅减少22.38%的情况下,说明上半年总退费同比提高。

但为何中公教育选择利率较高的信托借款解决退费问题?

2021年业绩亏损后,曾在中公教育体内长时间循环的数十亿元银行贷款陆续抽离避险,是中公教育的现金流压力的直接原因。2022年一季度,中公教育一笔就偿还了15亿元的贷款。

此后,中公教育多次尝试争取银行授信。

2022年4月28日的公告称,拟申请总额度不超过7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。但2022年年报上,短期借款处为空白。

直到2023年9月6日向湖南省财信信托的18亿元借款破冰。相比于此前年利率最高约4.35%的银行贷款,年利率9.5%的信托借款成本较高,但中公教育董秘于去年9月2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称,该信托借款首期资金期限不超过24个月,融资成本属中等水平。

对于中公教育来说,这笔信托借款有一定意义,意味着公司的调整和业绩改善得到了外部资本的认可,这笔借款的有序循环,将为后续低成本银行贷款的进入提供示范。

更为重要的是,中公最需要的是与时间赛跑,在新一轮业务周期里,加速市场的恢复,用业绩证明转型的结果。

更多迹象也已经出现。2023年3月17日的公告称,中公教育旗下子公司拟向一家银行贷款4000万元。2023年半年报显示,该笔贷款已经完成。暌违一年多,中公教育终于再次获得了银行贷款。

去年9月4日,中公教育临时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,拟向银行、信托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总额度不超过5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。

来源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(记者 谭瑱)、央广网、21世纪经济报道(作者:王峰)、济南时报

SFC

本期编辑 钟海玲 实习生 谭雅涵

21君荐读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西藏资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发到:
拓展阅读
阿里云服务器
腾讯云秒杀
Copyright 2003-2024 by 西藏资讯网 xz.zjx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