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哇!这火燃起来啦,好旺呀!”日前,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花谷,几缕袅袅炊烟升腾而起,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,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正围着柴火堆,架锅烧水,将土豆、红薯、玉米、南瓜等新鲜食材放入锅中蒸煮,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野外生存挑战,也让不少80后90后怀念的“野炊”在山谷里重现。
据清水学校校长王辉介绍,学校携手大峪中学、大峪中学分校及附属小学举办了这场“燃柴架灶,在野外课堂成长”城乡拉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,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活动中的生存技能展示环节,清水学校学生展示了打绳结、过滤净水等实验,让学生们学习了解生活中的实用小技能。“这些虽然是一些简单易学的小事情,但在关键时刻可以帮助我们在野外生存,非常有用。”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学生韩天歌说。
在初步了解生火、烹饪等基本知识后,学生们分成12个实践小组,在当地农业专家和导师带领下,开启“荒野求生大冒险”。每一组学生需要在团队协作下,完成做豆腐、蒸红薯、制作南瓜汤等不同任务。
“烧柴架锅看似简单,却有‘大学问’。”大峪中学学生黎笑宇一边用石头垒灶,固定铁锅,一边将手中的柴火放进灶内。“我们发现灶火总是点不燃、烧不旺,在专家的提醒下才发现是没注意到风向的问题。于是我们调整了锅的位置,堵住风口,解决了这个大问题。”
烹饪环节趣味横生充满挑战,12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本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,有的负责清洗食材,有的负责捡拾柴火,还有学生跟着当地村民,学习用卤水点豆腐…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“奋战”,山谷中炊烟袅袅,香气四溢。
“太香了!这些食材都是我们自己种的!”清水学校学生杨玉洁自豪地展示手中蒸好的玉米和红薯。“学校春耕节组织我们播种,秋收节我们收获满满!”记者看到,现场已经有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。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是劳动的真谛。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快乐,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。”王辉表示。
“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有趣有意义的活动,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。同时,学生们真正在学习中学有所获,有了思考、感悟和成长。其中,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,提升了劳动实践技能,更体会到了团结协作,团队互助的力量。”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夏名君表示,在劳动中学习创造是有深刻意义的,希望学生们能够享受劳动的乐趣,感受到劳动最光荣。
据了解,为了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,让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,近年来,门头沟区清水学校主动创新探索“劳动+”教育模式,将艺术、体育、德育等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,开辟育人新赛道,实现五育并举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如今,在区教委的指导下,清水学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妙峰山民族学校讲话精神,助力打造全区安全韧性新高地,将安全教育、自救避险等知识的学习融入日常,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“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,更进一步促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。未来,希望山区的学生能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拓眼界,增长知识,学会感恩立志,向阳而生,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,用劳动的双手让清水花谷焕新颜,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。”王辉说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“现代教育报(ID: modedunews)”
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,请发邮件至xdjyb18@126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。
文字:苏珊
通讯员:梁春雷
摄像:杨旭
编辑:张秋颖
编审:张秋颖
终审:冉阳 李继君
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
上一篇 网络平台也需严防人贩子